典当业前世今生

       古往今来,典当业作为典当的经营机构,经历过不同社会形态的风风雨雨,摇摇晃晃地渡过了上千年的岁月时光,可谓盛衰枯荣俱在,酸甜苦辣皆有。一些人因典当业发财致富,一些人因典当业负债累累。然而,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,特别是在不同时期的金融领域内所发挥的作用,却是不容抹煞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典当业
       当铺,是专门收取抵押品而放款的特殊金融机构。人们已习惯用“典”、“当”二字表达当铺。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,堪称现代金融业的鼻袓,特别是抵押银行的前身。典当业的分类可分为大当、大按、大押、小押:
1.大当─此类资金为最雄厚,规模为最庞大。其断期最长(三年),但利息就最少,为每两银每月收三分,每逢冬季(十至十二月)则减一个月息。就是因为其当期长、利息低,一些富户会把一些贵重的皮草、首饰、古董等物品拿到大当中去。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为了当物取钱,而是把当铺当作保险库,这叫寄当。因为当铺一般也会将
抵押物妥为保存,他们所付的利息,只是当作保险费罢了。另外,亦由于大当的利率较低,当期也长,故有的人认为自己不能在短期内偿还,就往往光顾大当。不过大当已被淘汰多时了。
2.大按─此类财力不及大当,规模亦较小。按期是两年,月息为两银三分。在大当消失后,富户便将贵重物品寄存于大按内。
3.大押─一年期满,月息也是三分。(K金每两一钱,足金每两三分。)资金、规模较大按次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当铺招牌
       港澳的当铺招牌,为一蝙蝠形状联著一个圆圈。这个设计,不外乎是讨个意头罢了。蝙蝠又称蝠鼠,象徵“福”;圆圈则为钱币,喻意“利”。总之,是取其于人于己均有福有利之意。
       员工分配典当业的经营管理,在工作流程及分工合作方面是颇讲究且自成系统的。各个环节环环相扣,又有严格的分工,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。 一般情况下,当铺内的职员约分为六、七个职别,现介绍如下:司理─即经理,管理当铺内的财务如筹划资金、增减资本、监督帐目等,为当铺中的顶头大伙计、部分为股东兼任。
2.掌柜─负责验物、定价、决定收当与否,直接与顾客交易,即所谓“朝奉”。票台─负责填写当票及当簿登记等事务。成交后,一般掌柜以口唱,票台听录方式进行。如收取当户之抵押物后,由柜台高声报出其顺序号码、名称、当本等,再由票台边听边将各种数据分别笔录于当票和当簿之上。
4.将军─即是伙头,负责店内员工膳食,闲时亦要协助当铺内的一些杂务。
5.摺货─负责抵押物的包裹、保管及挂竹牌作标记等的工作。
6.追瘦猫─当顾客来当物或赎物时,追瘦猫便包好抵押物放到货架或从货架取回给客人。
7.后生─即打杂,是未满师的学徒,负责上述除掌柜交易外的其他业务中的辅助性工作,如逢缺勤或一时繁忙,就去顶替或协助工作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前 世
       古代典当业源头不是西周或春秋战国,东汉也只是萌芽阶段。关于中国典当业的起源,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。英国1988年版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》记载,中国的典当业在两三千年前就已出现。《美国百科全书》也说,中国的典当业可追溯到西周前后。美国典当协会发布的资料认为典当业至少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古代中国。西方国家之所以认为中国的典当业发源于西周,原来是把《周礼·地官》中的“质人”误解为典当业的“以物质钱”了。
典当业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在国内,学术界也见仁见智,有些人主张中国典当业始于汉代,另一种观点认为典当业发源于南朝,这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,而且也是有史可证的。那么,典当业产生于南朝并不是一件突然而然的事,必定有一个形成的过程,这些蛛丝马迹就存留在东汉。 《后汉书》卷73《刘虞传》记载:公孙瓒奉命讨伐乌桓,受幽州刺史刘虞节度,在一次战斗中,刘虞把朝廷赏赐之物“典当胡夷”,被公孙瓒夺回。但“典当”一词出现在后世,不可能在后汉就已经使用。写《后汉书》的范晔是南朝时期的人,他是否用当时的词语表述东汉的事情,但仔细查询南朝也没有“典当”一词,而普遍称典当为“质”。
       据此有些人认为东汉出现典当业不可信,但也不敢就此断言,因为东汉许慎编撰的《说文解字》中,将“赘”解释为“以物质钱”,如果当时没有类似后世典当的事情发生,他也不会作出这样的解释。另外,《西京杂记》中有“以衣裘贳酒”的记载,即用衣服为抵押,赊账买酒,属于私人之间的一种抵押行为。这些蛛丝马迹,既不能否定东汉有典当行为,也不足以断定中国的典当业发源于东汉。因为东汉即使有此类事情也属个别现象,没有普遍意义,况且当时也没有典当机构,没法称为典当业。典当业是向抵押私人物品(不动产除外)的人提供资金周转的行业。一般按抵押品的实际价值打折扣借钱,并约期赎回。英语中的pawn来自拉丁语pignus,是抵押品的意思。
行业运作
       从事典当的人士称为典当商,从事典当的地点一般称为“当铺”、“押店”或“典当行”,行业一般分为典、当、按、押四类,“典当”一词就是从这四种的典和当而来。 首先,需要借贷的人把抵押品交由典当商估价,典当商以估价的某个百分比借出款项,并在借单的限期内保管借贷者的财物。如果借贷者能够偿还借款并缴交手续费,就可以取回抵押品,反之典当商会没收抵押品并变卖,也可以收买方式取得抵押品,然后即时卖出。
典当业
       为免接收贼赃,典当商通常应警察要求把货品保留一段时间,一般21至30日不等。业者指有一些地区规定借贷者须出示身份证明文件(例如香港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或护照),反而在eBay和跳蚤市场,由于货物往来不受监管,买到贼赃的机会更高。
长期以来很多人把典当与高利贷混为一谈,但其实问题在于借款一方对行业不认识,或者看不懂借条。
中国典当业
       中国的当铺一般认为不迟于南北朝出现,当铺在历史上还有典铺、解铺、解库、质库、长生库、抵当所等不同的称呼,但典当活动却早已盛行。汉代时,典当在民间非常普遍,当时司马相如曾把自己穿的袍子拿到集市上阳昌家里去赊酒,有了钱以后再去把它赎回来。现代意义上的当铺却是出现于南朝。 中国的典当业以“蝠鼠吊金钱”为符号,蝠与“福”谐音,而金钱象征利润。当铺的柜台高于借款者,故后者需要举起抵押品,故接待员称为“朝奉”。在大门与柜台间有一木板称为“遮羞板”,另外有“票台”和“折货床”以进行交接手续;而当铺为多层楼房,用以储存抵押品,而又因为典当业属高风险行业,当铺建筑亦有其要求。
       典当业以前也供奉其它特有的行业神,即财神、火神、号神。号房内供奉火神、号神,一为求财,二为避免灾祸,旨在对老鼠表示敬意,免得各种贵重毛皮、衣料、绸缎、布匹遭受破坏;供火神防止发生火灾。
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典当业是非常兴盛,全盛时期,单在北京就有300多家。1949年后,典当业完全停顿。
1987年12月,“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”在成都正式挂牌营业,成为当时中国内地的第一家典当行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1988年,辽宁、山西、广州、上海等地均陆续出现了典当行,而北京第一家典当行“金宝典当行”到1992年底也开始试营业。
现在,随着经济的发展,中国典当行也已经进入连锁经营时代,比较有名的华夏典当行、上海国信典当有限公司等已经进入连锁经营很长时间。这表明我们国家的典当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在生活中的作用
       典当业的复苏,是诸多因素造成的。首先,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必然要求打破“三铁”和实行企业破产制度,那些被解雇的和破产企业的职工,其中必然有部分人急需资金另谋生路,从事某种合法的经营活动。其次,市场竞争要求人们抓住时机,提髙效率。而现实生活中我国许多企业和个体户在机遇面前苦于资金缺乏,有力难使,若能将闲置的物品典当出去,则既可获得一笔周转资金,又可提高资产的利润率,更方便了生产和生活,为摆脱困境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。一位个体户因资金周转不开便将一批过季节的服装送进了当铺,得了好几千元,高高兴兴去做新买卖了;一位外地游客在某旅游区丢了钱包,举目无亲,衣食无着,他便走进当铺,将随身携带的进口照相机当了一千多元;某人因其父亲病危住院,急需钱用,而手头偏说又紧,怎么办?他把家里的冰箱、彩电送进了当铺,拿到了“救命钱;一小型企业陷入困境,好不容易谈成一笔生意,却又缺少资金,银行贷款不成,这位企业负责人急中生智,将库存的原料当得几十万元,解了燃眉之急。可见,典当业的复苏与兴起是由于存在着消资水平的差异,一些较旧或较落后产品或其他物件急需转手交易的需要。另外,典当业本身所具有的经营风险小、需求资金少、资金周转快、盈利水平高等优点与特点也是典当业复苏的原因 [1]  。
       由于典当业具有融资、方便群众生活等许多方面的作用,这就决定了目前已方兴未艾的这个行业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。当铺成了“第二银行”,学会利用当铺已是一种新潮。
旧中国,当铺因巧取豪夺,高利盘剥典押人而声名狼籍,但是,今天的典当业无论在服务目的、经营主体,还是服务对象、典当标的物等方面都和旧式典当有着根本的不同。在服务目的上,新典当业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,具有方便群众生活,促进生产和流通的作用。而旧典当业则是乘人之危,任意压低当价,是剥削阶级高利盘剥的场所。在经营主体上,新典当业有国营、集体、个人经营和联合经营等形式;而旧典当业则是私营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在服务对象上,新典当业主要面向广大群众、个体工商户及企业,而旧典当业则主要指向生活贫困的阶层。在典当物品上,新典当业大多经营比较责重的物品,如家用电器、高档生活用品、交通运输工具、企业闲置设备和原材料等;而旧典当业经营的大多是因生活所迫而典当低值的生活用品。在典当期限上,旧当铺一般都将典期规定得相当长,几年乃至几十年;新当铺的典当期一般都由当事人协商而定,一般都在一个月、二个月、三个月不等。因为典当是以救急为目的的调剂短期资金的一种融资手段,而且,有些当物的质量、数量、价值经过较长时间后会发生变化,加之当铺条件和资金的局限,如果当期过长,场地和资金被固定的当物长期占用,当铺就没有能力从事新的业务,资金周转减慢,这样也就不利于当铺的发展和其所具有的救济作用的发挥。

文章由国信典当摘自网络